旅游線路分類
秦皇島&北戴河旅游
當地精華跟團游 海濱休閑度假游 海港工業游 文博旅游 農業農村考察游 二日游 體育旅游 三日游 一日游 自駕游 秦皇島+承德
各地到秦皇島旅游
北京到秦皇島旅游 天津到秦皇島旅游 保定到秦皇島旅游 唐山到秦皇島旅游 廊坊到秦皇島旅游 太原到秦皇島旅游 內蒙到秦皇島旅游 新鄉到秦皇島旅游 鄭州到秦皇島旅游 赤峰到秦皇島旅游 上海到秦皇島旅游 石家莊到秦皇島旅游 合肥到秦皇島旅游 大同到秦皇島旅游 吉林到秦皇島旅游 沈陽到秦皇島旅游 南京到秦皇島旅游 到秦皇島北戴河旅游
秦皇島周邊游
全國及周邊旅游
秦皇島到海南旅游 秦皇島到華東旅游 秦皇島到云南旅游 秦皇島到四川九寨旅游 秦皇島到張家界旅游 秦皇島到廈門旅游 秦皇島到桂林旅游 秦皇島到西安旅游 秦皇島到江西旅游 秦皇島到西藏旅游
客服電話
0335-3159666
顯通寺





- 1
- 2
- 3
- 4
- 5
門票信息: 暫無門票信息
景點地址:五臺山中心區大白塔北側、菩薩頂腳下
顯通寺簡介:
顯通寺座落在五臺山中心區大白塔北側、菩薩頂腳下,是五臺山佛教圣地中最古老的寺院。因寺院所在山峰很象佛祖說法的靈駕山,故名大字靈鷲寺。
顯通寺相傳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稱大孚靈鷲寺,它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之一。據《清涼山志》載:"后元魏孝文帝再建大孚靈鷲寺,環匝鷲峰,置十二院,前有朵花園,故又名花園寺。"唐時因藏于寺中的新譯《華嚴經》中有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的記載,武則天改其稱為大華嚴寺。到了明代重修時才由明太祖朱元璋賜額"大顯通寺"。明萬歷中年改為永明寺。
顯通寺剪影(二)(12張)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又改名為大顯通寺。現存建筑均為明、清重修后的形
顯通寺金頂制。在五臺山諸寺廟中,顯通寺歷來地位最高。宋代為五臺山十大寺之一;明代在寺設“僧綱司”,統轄全山僧寺;清代又是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今天的五臺山佛教協會也設于此。
顯通寺占地120余畝,有殿堂樓房400余間,中軸線上,一連七進大殿,東西廊房對稱配合,形成整肅嚴謹、闊暢宏大的布局結構,建筑樣式各異,多帶宮廷建筑色彩,堪稱明清寺廟建筑的典型。
寺院面積8公頃(一百二十畝),各種建筑四百多間,多為明清遺物。排列于中軸線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氣勢。
大雄寶殿,重頂飛檐,巍峨寬大,占地約670平方米為五臺殿宇之最,木雕彩繪,肅穆堂皇。殿內佛像高大,金碧輝煌。五臺山的重大法事活動,多在此殿舉行,屆時,各寺都有僧人參加。
無量殿是中國磚石建筑藝術的杰作。高20米,面寬28米,進深16米,從外面看是七間兩層樓房,殿內卻是三間穹窿頂磚窯,型制奇特,雕飾精細,宏偉壯觀,又稱無梁殿。
在顯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銅鑄件組裝而成的純粹金屬建筑物,人稱“顯通銅殿”。
相傳,明朝穆宗駕崩前后,少主年幼無知,皇親李良發動了宮廷政變,接管了江山,就將娘娘李彥妃和少主打人了冷宮,想絕明朝后裔。這少主就是后來的萬歷皇帝。大臣徐彥昭和楊波進入冷宮行讕,李娘娘又氣又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把少主交給了徐、楊二人帶走,讓他們好好撫養。后來少主當了皇帝,懲除了奸臣。為了感謝母恩,就決定在五臺山為李娘娘建造一座銅殿白塔。據記載,這座銅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燈和尚(山西平陽人),在現在太原市郝莊村南建起了高達13層的兩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興建永祚寺(即雙塔寺)的過程中,又奉萬歷皇帝的命令,到顯通寺“傳戒”時建筑的。
銅殿建于明代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寬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國僅有的三銅殿中的一座。另外兩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過就其建筑藝術和美觀俊雅而言,那兩座都不及這座銅殿,而且峨眉山的銅殿早巳在戰火中焚燒壞了。
銅殿外觀為重檐歇山頂,共分兩層,上層四周各有六面門扇,下層四周各有八面門扇。每面門扇的下端鑄有花卉、松柏、鳥獸等圖案。“龍虎斗”、“龍鳳配”、“喜鵲登梅”、“玉兔拜瓤”……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門扇的上端都有精細的花卉圖案,形態各異,玲瓏剔透。正面橫梁上的“二龍戲珠”和“雙鳳朝陽”更是活靈活現。第二層的四周,有大約1米高的銅欄桿,其24面門上均有各式圖案。殿脊的兩端有銅鑄的似龍非龍的寶瓶,光芒四射,耀眼奪目。
殿內正中有一尊銅鑄文殊坐獅像,造形美麗。殿內四壁上的銅鑄小佛像,琳瑯滿目,多達萬尊。
景點數據來自 顯通寺
顯通寺相傳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稱大孚靈鷲寺,它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之一。據《清涼山志》載:"后元魏孝文帝再建大孚靈鷲寺,環匝鷲峰,置十二院,前有朵花園,故又名花園寺。"唐時因藏于寺中的新譯《華嚴經》中有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的記載,武則天改其稱為大華嚴寺。到了明代重修時才由明太祖朱元璋賜額"大顯通寺"。明萬歷中年改為永明寺。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又改名為大顯通寺。現存建筑均為明、清重修后的形
顯通寺占地120余畝,有殿堂樓房400余間,中軸線上,一連七進大殿,東西廊房對稱配合,形成整肅嚴謹、闊暢宏大的布局結構,建筑樣式各異,多帶宮廷建筑色彩,堪稱明清寺廟建筑的典型。
寺院面積8公頃(一百二十畝),各種建筑四百多間,多為明清遺物。排列于中軸線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氣勢。
大雄寶殿,重頂飛檐,巍峨寬大,占地約670平方米為五臺殿宇之最,木雕彩繪,肅穆堂皇。殿內佛像高大,金碧輝煌。五臺山的重大法事活動,多在此殿舉行,屆時,各寺都有僧人參加。
無量殿是中國磚石建筑藝術的杰作。高20米,面寬28米,進深16米,從外面看是七間兩層樓房,殿內卻是三間穹窿頂磚窯,型制奇特,雕飾精細,宏偉壯觀,又稱無梁殿。
在顯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銅鑄件組裝而成的純粹金屬建筑物,人稱“顯通銅殿”。
相傳,明朝穆宗駕崩前后,少主年幼無知,皇親李良發動了宮廷政變,接管了江山,就將娘娘李彥妃和少主打人了冷宮,想絕明朝后裔。這少主就是后來的萬歷皇帝。大臣徐彥昭和楊波進入冷宮行讕,李娘娘又氣又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把少主交給了徐、楊二人帶走,讓他們好好撫養。后來少主當了皇帝,懲除了奸臣。為了感謝母恩,就決定在五臺山為李娘娘建造一座銅殿白塔。據記載,這座銅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燈和尚(山西平陽人),在現在太原市郝莊村南建起了高達13層的兩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興建永祚寺(即雙塔寺)的過程中,又奉萬歷皇帝的命令,到顯通寺“傳戒”時建筑的。
銅殿建于明代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寬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國僅有的三銅殿中的一座。另外兩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過就其建筑藝術和美觀俊雅而言,那兩座都不及這座銅殿,而且峨眉山的銅殿早巳在戰火中焚燒壞了。
銅殿外觀為重檐歇山頂,共分兩層,上層四周各有六面門扇,下層四周各有八面門扇。每面門扇的下端鑄有花卉、松柏、鳥獸等圖案。“龍虎斗”、“龍鳳配”、“喜鵲登梅”、“玉兔拜瓤”……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門扇的上端都有精細的花卉圖案,形態各異,玲瓏剔透。正面橫梁上的“二龍戲珠”和“雙鳳朝陽”更是活靈活現。第二層的四周,有大約1米高的銅欄桿,其24面門上均有各式圖案。殿脊的兩端有銅鑄的似龍非龍的寶瓶,光芒四射,耀眼奪目。
殿內正中有一尊銅鑄文殊坐獅像,造形美麗。殿內四壁上的銅鑄小佛像,琳瑯滿目,多達萬尊。